现在孩子的学习可以这样形容:纠结、痛苦、难受、不快乐。
是什么让孩子的教育纠结、痛苦、难受、不快乐?
弥尔顿在他的《失乐园》中一句“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是否说明了不快乐的其中的部分原因呢?
我们熟悉的《天仙配》有这样一句词“寒窑虽破避寒,夫妻恩爱苦也甜”。
看到了吧,人的烦恼、痛苦、难受和不快乐,不可能是因为事情与问题的本身,而是当事人自己对事情、对问题的看法;对事情、对问题的态度。
只有在夫妻恩爱的基础上,苦才是甜的,否则甜也是苦的,穷开心、穷开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态度决定一切!
实际上在儿童和成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两重天地——他可以将“天堂当作地狱”,也可以将“地狱当作天堂”。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都有一个小殿堂:她可以成为地狱中的天堂,也可以成为天堂中的地狱。
对于学习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如此——
对孩子的学习来说:主动学习是高兴的、快乐的;被动学习痛苦的、难受的,老师、父母越让他学,他越不学。
表现在当他没有兴趣、不想学的时候,各种学习条件再好,学的时候他也是非常的痛苦;当他有兴趣、想学的时候学习条件再差,他会创造条件学,没有光,他会“凿壁偷光”、会“囊萤”、会“映雪”等。
比如我们都熟悉“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孙敬晚上刻苦学习为防止自已嗑睡,将头发用绳子捆起来吊在梁上,是谁让他这样做的?是他自已,你让他发悬梁,他给你急不要紧,告你上法庭虏待罪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什么?是他一时想不开,你就是打120也来不及。此刻,你将罪加一等,岂不是犯了故意杀人罪,你花钱请律师也说不清。
据媒体报道,现在为什么有哪么多小朋友用红领巾结束自已生命,难道是一时的想不开吗?他们认为学习特别苦,宁愿下地狱也不想学习。
是谁让苏秦用锥子锥自已的大腿?是他自已呀,别人哪个敢,找死呀,他锥自已和孙敬的发悬梁目的是一样:提精神、愤读书、我要学、自我教、自我育。
一句话,那就是——
只有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他高兴学,就快乐、就开心,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你不让他学,他非要学,有时还偷着学!他会偷着学,学习就是一种亨受、一种快乐,学成了真正的“不亦说乎?”,学习犹如天堂般美妙;
如果孩子成为厌学的主人,他不高兴学,就纠结、就痛苦,一切的学都是被动的,你让他学,他偏不学,此时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痛苦,比受刑罚、下地狱还难受,学习成了真正的“不亦悲乎!”。
一不留神,有时还要给你来个“三学”!
哪三学?就是“厌学、逃学、弃学”。
你有啥办法?
人家“狼”爸说了,他有办法——“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这是真的吗?
北大生有几个是靠打进去的?
为什么有的还没有打着就离家岀走?
为什么还没有打就命丧黄泉?
你还打谁?打空气?
你打得着吗?
如果不去研究、探讨“为谁学?为何学?何时学?如何学?”的教育问题,靠打、靠骂行吗?
实践证明是绝对不行的、是骗人的,越骂越不学,越骂越纠结;越打越不学,越打越痛苦;这是千真万确。
如此,你说孩子纠结不纠结?痛苦不痛苦?
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教育,我们如何解决孩子学习中纠结和痛苦吗?
1.这样的教育能够解决孩子学习中纠结和痛苦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家早教专家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它就象马拉松体育赛场上发令枪声,震惊了我们家长的脑神经,于是我们家长在这个口号的忽悠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孩子一岀生就被各种各样如“英语、奧数、美术、书法、国学、钢琴、古筝、舞蹈、象棋、围棋、珠心算、跆拳道、快速阅读、超级记忆”等“特长班”、“兴趣班”所包围,来往穿梭。
孩子上了这样的班就不纠结了?就不痛苦了?就快乐了吗?
非也!孩子纠结、痛苦谁人知?伤在起跑线上的孩子谁人晓?
你看人家“变态娘”、“变态爹”说得多好,乖呀,要听娘的话、爹的话,我也是为你好,没有办法,别的孩都这样,你看楼上的小英不天天去少年宫学跳舞吗?楼下的小雄不是每天晩上去辅导班学奥数吗?你不这样做不就是输给他们了,妈的乖乖娃,你要听话,妈是为你好,妈是爱你的。听到了吧!这就是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好,对孩子的爱”。
殊不知,就是这个好、这个爱,把原本天才的孩子,“比”成了傻瓜笨蛋式的“差生”。用无限的爱、无知的爱、盲目的爱把原本听话的孩子“逼”成了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这是中国式家长的悲哀,我们的父母数千年在犯一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
当婴儿的地一声啼哭给我们做父母的带来无数个幸福的“希望”——我的乖乖娃呀,爸妈今生今世全靠乖啦,长大要听话呀!
当儿童期的调皮捣蛋,给父母带来无数的“失望”——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听话,我看你是有病,多动症!
当青春期的躁动与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对着干、唱反调,给父母带来无数个“绝望”——你这孬孙,养你这么大,你越来越不懂事,滚岀去,我再也不能看到你。
于是我们的父发出憾叹——
咳,现在的孩子咋这么难管?难教?
昔日爸妈的乖宝宝为何成为怪跑跑?
昔日爸妈的无比开心为何成为无比烦心?
昔日爸妈心头肉为何几年间去变成心头刺?
我们辛辛苦苦为了谁?我们忙忙碌碌为那般?
我们辛苦的对象——有的离家出走、有的从此音信皆无;我们忙碌的价值——有的变成辛酸的泪水、有的则变成了痛苦的回忆。
看到了吧!!此时的爸妈也在此纠结、也在痛苦呀。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孩子吧:也是多么的痛呀、多么的苦呀、多么的纠结。
想一想,孩子由昔日由爸妈“抱住”自己时,对自己满怀无限的“希望”的哪种眼神,到如今爸妈“打骂”自已时对自己太多的“失望”哪种态度,再到现在将自已“推去’时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无比的“绝望”的哪种目光。
这样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是学前充满希望的教育!
是小学有点期望的教育!
是中学感到失望的教育!
是大学好像无望的教育!
是最后彻底绝望的教育!
如此教育,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能不心寒吗?
这其中,我们的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孩子的“痛”谁人知?孩子的“苦”谁人问?孩子的纠结谁人解?
我们的父母的想到了没有?
所以,这样的教育是不能够解决孩子学习中纠结和痛苦的!
2.这样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够解决孩子学习中纠结和痛苦?
因为——
孩子们从父母的一抱、二打、三推中领略是什么?是“绝望”呀,哪是真正的“绝望”!
对于“绝望”这个形容词,我们大人可能知道,在“绝望”寻找生存、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可是我们面对的必竞是乳臭末干10岁的孩子,我们不是常说“孩子他知道什么?”。
是的,孩了走的路没有大人们走的桥多,面多人生的挫折、绝望有大人有的时候还不一定想得开。
况孩了乎?
于是那些被称为“差生”的学生,尤其是被老师认为“无可救药人渣、杇木之材”而轰岀学校的“差生”,一旦走向社会将成为真正“问题孩子”、“不良少年”。
一个12岁的儿童为什么能成为黑社会老大?
这哪里是教育?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
殊不知,我们父母、老师一直要求孩子像小八哥一样依人、像小鸡娃一样听话、像小白兔-样温顺、像小猫咪一样乖巧、像绵羊一样老实。
此刻,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话:“施以狮虎式的教育,他们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们到万分危急时还会用一对可怜的角。然而我们所施的是什么式的教育呢,连小小的角也不能有,则大难临头,惟有兔子式的逃跑而已”(《南腔北调集·论“赵难”与“逃难”》)。
对于那些“唯唯喏喏”的小孩,父母会“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今天,我们的“听话”教育,培养的无非是唯唯诺诺、看人眼色行事的驯服工具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国家发展能有什么益处呢?
大量的事实证明:孩子很多奇思妙想和创造性思维,都被父母的“听话教育”给扼杀了。
中国13多亿人口,18岁以下青少年大约3.6亿。“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热风·随感录二十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重读鲁迅的儿童观,实在是当今不可忘却的最好纪念。
鲁迅的这些话,尽管在当时是面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主义”之因而论,但他对教育应当造就具有阳刚之气、身心健全的强者之企盼,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如今我们常说要与国际接轨,并且加入了WT0,常喊着“狼来啦”、“狼来啦”。
可是一旦“狼”真的来了,我们怎么办?
那么,今天的教育,我们如何解决孩子学习中纠结和痛苦吗?
3.如何解决孩子学习中纠结和痛苦吗?
是呀!
现在我们加入了WT0,就开始喊着“狼来啦”、“狼来啦”,“狼”真的来了,我们怎么办?
于是,在面对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不是常说要与“狼共舞”吗?
然而我们培养的老实绵羊、乖巧猫咪式的人能跟“狼”共舞?
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吗?
想一想——
这样的“小绵羊”怎样去跟“狼”共舞?
看一看——
我们的小绵羊怎么能与“狼共舞”?
如果一不留神我们“羊”能否被“狼”吃掉,那么谁又能说得能清?
还是人家海尔CEO张瑞民所说的好“要与狼共舞,就要先成为狼!”就是先接受它,让自己先成为“狼”,再去利用它,这就是要求我们的培养的孩子必须有点猴气!有点狼性!!难道说不行吗?
说到了猴气,我想起了一个教子谚语,说的是“十个孩子九个猴,一个不猴爬墙头”,这个谚语不正是成长中的孩子所“必须的”吗?
我们常说的“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跟谁一样就别跟孩子一样”。
原苹果创始人兼CEO乔布斯就是一个“猴气十足”的顽皮学生。
我们还是用乔布斯自己的话来说“在学校的最初几年我觉得很无聊,所以我就不断惹麻烦。”(引自《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中信岀版社 2011年10月第1版 笫11页)
要知道,这句话是作者引用乔布斯本人所讲。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岀乔不斯,是一个“跳天猴”,那么,乔不斯在学校惹了什么麻烦?
接着作者写到“他靠玩恶作剧打发自己的无聊”(同上),小的时候惹岀的麻烦让“老师们都气疯了。”(同上)
一次,善搞恶作剧的乔布斯想办法让其他小朋友说岀了自行车锁的密码。“然后我们跑出去把所有的锁都调换了位置,没人能骑走自己的车。他们直到那天晚上才解决了问题。”(同上)
“跳天猴”乔不斯随着年龄增长,昔日的轰狗撵猫,已是小儿科,人大胆大心也大,三年级时,恶作剧也开始升级,这不,已带有危险性“有一次,我们在老师瑟曼夫人的椅子下面点燃了炸药。她吓得都抽搐了。”(同上)
昔日的“跳天猴”乔布斯,后来被誉为“21世纪的爱迪生”、被业界评价为“创造天才”的人物,还可以说是21世纪最为成功,同时,还是最令很多人无法忘记的人。
这说明什么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犯错误是上帝赋于他们成长中的权利——任何人成长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误的过程,不断改正的过程,这个犯错误的权利不能剥夺,这个改正错误的过程更不能放弃。
对于,如何原谅犯错误的孩子,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好“人生当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了就是长见识。”
所以说孩子犯错误上帝都能够原谅,难道做“教者,长善而救其失也”的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原谅吗?难道作为生养孩子的亲身父母也不能原谅吗?
问题的关键是,只要好好引导,经营孩子的问题、错误,将问题、错误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此,我们岂不是培养了大批的、能够真正跟“狼”共舞的人才吗?我们何乐而不为?
如此,我们父母还纠结吗?我们的孩子还痛苦吗?
父母不纠结,孩子不痛苦,这不是教育中的双赢吗?国之所需,民之所求,岂有不快之理?
如此,则“天下无差,人人有才”!这不正是实现李白老师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才必生财”人生理想吗?我们的教育岂不是成了真正的——“不拘-格降人才”的“天公”吗?
如何真正解决学习中纠结和痛苦?中国有句谚语说得好,哪句谚语?那就是“暴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这个谚语说明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重要性:学习是为了应用,学而不用是无知、是无能。
理论一定要跟实践相结合,寻找真理的方法在书中,真理藏在实践中。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毛泽东思想理论跟实践最完美的结合:毛泽东主席在他的《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吃一吃”,所以说,你想要获得知识,就要去学、去读、去研究;去习、去实践、去检验——实践岀真知,实践又是导师。
学习的作用,就是用,就是应用,就是实践,方为学习之真髓!
我们知道青年毛泽东读书时学的是师范,沒有读过军事院校,更没有系统地学过军事理论,他为什么成为伟大的军事家?他领导的小米加步枪为什么能将对方的飞机大炮打得落花流水?将黄埔军校的优秀生打得满地找牙?
其原因正如他所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取得中国战争的胜利。教育也是如此,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是胜岀!而真正的胜岀就是扬长避短,用自身的长处弥补别人的短处,而不是、绝对不是弥补自己的短处。
著教育家蔡元培为什么主张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指的就是教育的胜岀。
这种教育的胜岀不是跟《学记》中的“教人各因其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现在我们回头看这个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这个17岁的辍学少年是怎样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的领导人?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是一个没有大学学历的首相,辍学哪年,他第一次来到首都伦敦,以实现他当一名摇滚明星的梦想。结果理想失败,最后得到一个沦落街头的下场,只能在公园的长椅子上度过慢慢长夜。当布莱尔在椅子上睡觉时,他开始自省、自悔、自悟,在自愤中,他走向了通往唐宁街的10号首相宝座之路,要知道这条岀人头第的政坛之路并不是他的擅长、他的理想。
当英国首相?
悉知,哪可是多少人的梦中之想?为什么没有如愿?谁能想到?他,一个没有学历的街头小混混,却能成为泱泱大国的政府一把手?他为什么能在强手如云、高手林立、情况下胜岀?
于是,有人却说,那不是人家老坟里有长着首相的哪棵蒿子,布莱尔不当谁能当?这是命运的安排的吗?果真如此吗?
是的,命运这看不见的东西的确让人难以琢磨,于是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声音,咳!命运难以驯服。
殊不知一个人的心境却可因时、因地而改变,只要你认准自己的奋斗目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眼前的人间地狱倾刻间就会变成人间天堂。
因为你的心中装有“暴学三年”大志,岂有不在某个领域胜岀之理?
为何?这正如亚圣所言“人人皆可成为尧舜”。
这是教育之道,教育的规律,违背不得。
是的,无论你读多少本兵书、将兵法书倒背如流,如果你不去实践那只是纸上谈兵,犹如一个人躺在床上学走路,能学会吗?我们目前的中国教育,恰似一个躺在床上学走路的教育。
学呀学,考呀考,周考、月考、段考加期考,偶尔还要有若干次抽考,一年有几次考,何人能说得了?这种理论跟实践相脱离、毫不相干的考试,制造大量的考试“分数低、厌学、逃学、辍学”的“差生学生”,这些被教育学生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他们头上戴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有辱人格尊严的、制造仇恨的帽子——“差生”。
作为教育本不应该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分,只有“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之别。
“人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知其心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这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不用父母“摧促”,不用老师“逼迫”。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是一种人人成材的教育。这方面,早在20世纪初,北京大学校长将梦麟先生说过,在一所学校的一个课堂中,“此个人与彼个人相去甚远:有上智,有下愚;有大勇、有小勇,有善弈,有善射。皆以禀性与环境不同,而各成其才。”
所以说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不仅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类施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因人施教、因学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个学生都能抬其头,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真正的施其翅膀、展其才干,象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鱼儿在水中自在跳跃。
所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张扬个性,人人成才,实现幸福和谐的自我教育。
是什么夺走了孩子的童年?
是什么扼杀孩子的天性?
父母究竟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这些己到了当头一棒的时候,己到就最后通牒的时间,必须当机立断改变父母教育孩子的新观念。
试问——
今天,我们的孩子个性是否张扬?
孩子是否快乐?
如果要回答的话,估计十个有九个说不快乐?
我记得诗人田晓菲说了一句真心话“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学生,学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考试。”
为什么?
我们的教育理论跟实践不能相结合,学而不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想一想,辛辛苦苦换来的却是一张不管用的学历,还要回炉上技校,他们能不痛心吗?拿着一张不管用的学历,有的既便是上岗了,也是用非所学,学非所用,这不是在糟蹋我们的教育吗?
不是吗?物理系毕业,发传单;法律系毕业,去养猪;体育系毕业,售房子;英语系毕业,做广告;化学系毕业,站柜台;纠结呀!无语呀!难受呀!能不痛苦吗?
如此,学习中的纠结、学习中的痛苦何人才能破解?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能做到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学生,学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考试。”
如此教育——
那将是成功的教育!伟大的教育!
那将是真正解决我们孩子在学习中纠结和痛苦的教育!!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6652e788332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