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中国学校教育路在何方?》
第五章 教育是“补短”教育,还是“扬长”教育?(下)
今天,我国千百万学生都读着一样的课文、做着一样的习题,一样的实验、写作文是一样的格式,这岂不是新的“八股文”试题吗?
这样做,怎么可能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怎么能帮助学生们扬长避短?
怎么能帮助学生们发挥优势?
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帮助学生们“扬长避短”?
第五节 教育中如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特长,因材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不因材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我们应当把因材施教的大法则推广到方方面面,要因材为学、因材大成。
成为天才的根本关键在于扬长,而人人都有所长,如果人人都能够扬长,那么人人都能成为天才。这令我们想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精髓——“因材施教”。
西方教育家杜威也有句名言“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个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们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才能和谐的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恐怕是西方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教的观点吧。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仅仅依靠一个统一的“分”来衡量,就把他们的天性抹杀在一个有分构成的狭小的框架之内,并在最终把一些很有特点的人排除在人才之列,这是教育吗?
教育中如何帮助学生们“扬长避短”?
我先看一个患有阅读障碍证的“差生”布兰森,是如何成为总裁?
1.布兰森患有阅读障碍证的“差生”为何成为总裁?
英国维珍集团是-家英国最大的私人企业,其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布兰森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在一次英国市民民意测验中,他被评选为“英国最聪明的人”。
有谁能想过:布兰森位最聪明的人,连中学都没有毕业,为什么?成绩太差。
是一个患有阅读障碍证的“差生”总裁!
学校对于布兰森来说,那简直就是生活的中一场场可怕的恶梦。由于考试成绩太差、非常的糟糕,他不仅是同学取笑的对象,而且更加可怕的是老师要求他当着同学的面背诵课文,他的诵读困难能够让同学哭得前府后仰,而此刻他的内心却是最痛苦的。更要命的是,布兰森对于数字这个玩意,那是天生的敏感——迟钝,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基本的算术题作好,这点布兰森有些像毕加索,天生的没有数学细胞。
布兰森,一个被老师认为智商低下、同学嘲笑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却有着竟人的“商业头脑”。有一次,父母送给他一个电动玩具,不到几分钟他就把小伙车装了一篇,这一下火车可以开得更快了。
布兰森规定:如果想观看他的火车表演,每个朋友都必须向他支付2块巧克力饼的“门票”。(部分内容 来源于 布兰森 百度百科)
布兰森,凭此“本事”,让小伙伴们看几次火车表演,10多天都有吃不完的饼干。
布兰森,凭此“本事”,绕开上帝设置给“最聪明人”最大的障碍,克服重困难,成为英国最大的私人企业总裁,成为英国真正的最聪明的人。
布兰森,这样的“差生”,-旦发现自己的——“聪明点”后,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扬其长避其短,却能在企业界变成英国“最聪明的人”。
布兰森,能够成为英国最聪明的人,破译了“差生”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第一个核心密码:兴趣引导——发展优势,扬长避短。
一个人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面前,他就是-个十足的笨蛋;在他感兴趣的事情面前无论其智商的高与低,他会高兴地、快乐地、拼命地并通过自己坚强不屈、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努力成为这个行业的状元——成为最聪明的人。
在生活中,作为父母、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班学生,同时学一样东西,有的很快记住所学的内容、学的非常高兴;有的却记不住、并且学的也很痛苦、有的干脆半途而废,不在学了,于是有的孩子便开始了逃学、厌学、辍学。孩子岀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大人提供了一个信息:没兴趣。对于这个问题,古代教育家程颐说得好“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现代科研究已证明,兴趣是打造智商的温度计、打造成功的催化剂。
现实中,我们听到的多父母这样的声音,自已家的孩子笨,不如邻居家的孩子聪明父母们的判断依据是孩子的分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在老师、父母的眼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而正是这种错误的判断往往会扼杀一个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因为孩子的聪明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接着,我们再看“差生”丁俊晖聪明会表现在哪里?
2.“差生”丁俊晖凭什么成为台球神童?
丁後晖,18岁就能够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赛上夺冠,由于小时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很“差”,但他对打台球却有着很高的天赋。
一次偶然的机会,喜欢打台球的父亲发了儿子的聪明点,一家人背井离乡去陪儿子练球。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钓抓住儿子在台球方面的兴趣点、聪明点,让儿子通过奋力拼搏,一不留神儿子成为台球领域界的“神童”。
我们知道丁俊辉初一就辍学了,试想,如果丁父让儿子继续上学,哪么还能有今天的神童丁俊晖吗?
恐怕没有,只怕学校又多了一个“差生”丁俊晖。让儿子辍学专练台球,这-点是有气魄、有胆识的,普天之下,有几个家长敢为之?不过丁父说了-段值得天下所有父母深思的话“我认为孩子都有着不同方面的聪明,这给所有家长多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方向,不能刻意地追求文化的学习,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
国际斯诺克协会评价丁俊晖,是中国这样的国家300年才会出现一个的人才。他坦言,“当初没有一个学校肯要我,读书有什么用?” 然而丁俊晖如果在我们的校园里,这个特长并无法让他增加分数,无法让他顺利毕业。
丁文钓先生说的多好,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中国教育的软肋——我国目前的教育正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丁俊晖的成功,是人类的智慧、能力多元化最好的、强有力的解释。实际上,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与我国的一句格言“360行,行行岀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句格言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可怕的是,在教育自已孩子时,是忘却了?还是另有隐情?
布兰森、丁俊晖的成功给千万个家长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在教育自己旳子女时,不要走一棵树上吊死人的应试之路,要根据自已子女的聪明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徳、智、全面发展的同时,走特色之路,力争成为某行业的状元。
布兰森今天的成功,说明在某方面的“差生”,-旦发现自己某方面的——“聪明点”后,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某个领域变成“最聪明的人”。
假如这家的父母,抱着虚荣心,盲目与别人攀比,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补偿心理”,一定要儿子去念书,一定要儿子金榜提名;或是盲目按照同一个规格去培养、塑造儿子,恐怕其中有的儿子就会在将来的生活中,学习不到生活的能力。这样,不但孩子痛苦,父母“期望”的目标没有实现,也会非常痛苦。
下面我们再看“差生”郑渊洁是怎样成为“童话大王”?
3.“差生”郑渊洁是怎样成为“童话大王”?
安徒生是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最初写诗歌,没有成功,改写戏剧,也没有成功,再写小说,也没有成功,他尝试写游记,仍然没有什么成就,直到后来改写童话,才一炮打响,大受欢迎。
郑渊洁号称“童话大王”,可童年的时候却是个“差生”。 老师因他调皮捣蛋,训斥说:“郑渊洁呀郑渊洁,咱们这个班里,将来最没出息的就是你!”郑渊洁心里不服气:我作文好,我有想象力,怎么会没出息呢?果然,郑渊洁由于想象力丰富,又酷爱文学,从未上过大学的郑渊洁,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童话作家之一。郑渊洁毫无隐瞒地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诀。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
郑渊洁的今日的成就与安徒生当成情况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说,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寻觅自己的“聪明点”,找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经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聪明点”,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差生”郑渊洁、“差生”丁俊晖还是患有阅读障碍证的“差生”布兰森,一句话,所有“差生” 成功都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之后,在他们熟悉的领域里面胜利出的。
叩问,今天的学校教育是“补短”教育,还是“扬长”教育?
第六节 教育是“补短”教育,还是“扬长”教育?
学校教育不应该是“补短”教育,而是“扬长”教育!
学校教育的“扬长避短”,是教育必走之路!
看了上面这些例子,我们是不是需要进一步的反思?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因材制宜,不能强求一律,科学的处理好以材施教的关系,至于是扬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还是扬长容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呢?从对中外成功人士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他们成功的一个共同特点,一定是扬长避短。
今天,我们首先拿俞敏洪来说“扬长避短”教育的重要性!
俞敏洪的名字始终与“传奇”划等号。在外界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英语专才,而俞敏洪却自曝,他这个“英语专才”在数学方面则差的离谱,高考[微博]数学最高一次仅考了14分。
俞敏洪描写,本身加入高考时,三年高考数学最高分没跨越14分,“我加入了三年高考,第一年14分,第二年5分,第三年4分,假如高考要求每门课我都邑,末了的成果便是每门课都不会,以是亏得昔时数学我不消考。
”俞敏洪以为,他本日之以是能成为英语方面的专才,全体归功于其时的教育轨制,“昔时咱们加入高考时,高考要比如今加倍人道。因为,当年俞敏洪参高考的时候,招考制度还是“扬长避短”,数学不算在总分成绩里!
俞敏洪的英语成绩一次比一次高,从33分到55分,最后95分,终于拿下北大。
我们再看马云,小时候学习成绩极差,小学留级了2次,中考考了2次,高考考了3次,第一次高考是1982年,满分120分的数学只考了1分,以至于姓余的数学老师当面断言:“如果你数学考过60分,我余字倒着写!”且高考考了3次,候补才考上杭州师院的学生。
这就启示我们:实施扬长避短的教育,才有利于培养的人才能够获得成功。也可以这样说,扬长避短的教育,是倡导“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重在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实施“扬长避短的教育,重在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扬长避短、尊重个性”,“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用、各尽所能。”
我们的学校教育要通过“以长促长、以长带短、以长促全”的教育方法,培养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人格较为健全的民众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体制等方面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去发扬光大。
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充分发现、尊重、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扬长”中走向成才、成功之路。从习惯观念上说,“扬长避短”是作为“取长补短”的反拨提出的。与其“补短”,不如“扬长”,使长短各依乎自然之理而尽情发挥各自的作用,有道是:“鹤颈虽长,断之则悲;凫胚虽短,续之则忧。”
所以说,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扬长避短”走之路!
我们学校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教育对象的优势——“长处”,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发展并张扬这种优势,为学生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扬长”使人充满自信,让人各尽其才,觉得生活阳光灿烂无限美好。扬长使人重新找回自信,放出耀眼的光芒。
“扬长”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扬长”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自由感;“扬长”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越。
当年,毛泽东、钱钟书、吴晗、罗家伦均有数学只考了十几分的短处,但独具慧眼的湖南第一师范、清华园偏偏看中了他们国学功底深厚的长处,破格录取了他们!后来,他们也不负厚望,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成为一代领袖和学术大师。
“扬长”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才可以造就出新一代的毛泽东、钱钟书、吴晗、罗家伦。
可是,现在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扬长避短呢?非常可怕的现实是:我们的教育不是在“扬人之长、隐人之短”的教育,而是“取长补短、隐长责短”的教育,对学生的“长”不去挖掘不去培养不去发扬光大,对学生的“短”抓住不放总想让它和别人的一样长。
这种“责短”式的教育将毁灭了我们学生的自信心,摧毁了我们学生的自尊心,让我们的学生自暴自弃、逃学厌学,让我们的学生觉得学习犹下地狱般痛苦、难受;这样教育的结果将制造众多的这样那样的教育问题:孩子你为什么这么笨?你为什么老走神?你为什么不想学?这样教育的结果将是“竭泽而渔”式的疯狂“捕鱼”的教育!
如此,我们不禁又要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捕鱼”的教育?还是“养鱼”的教育? (第五章 教育是“补短”教育,还是“扬长”教育?(下))
请看 第六章 教育 是“捕鱼”的教育?还是“养鱼”的教育?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5b3733a0db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